• 家谱云

    寻根大数据家谱云
  • 宗族管理

    宗族社交宗族活动
  • 寻根问祖

    寻根活动寻根旅游

上官涌

广东虎门镇

1752

赵大衷

湖北县东乡

2152

杨氏宗亲

播州杨氏田湾

1984

李氏家谱

唐海县李八

2535

理事会编委会

五华县潭下镇

1289

孝友堂

荷塘谱局

2760

今日阅读 关注实时热点,快速成为优秀的产品人! 我要投稿

首部“湖广填四川”主题长篇小说广播剧《上川》上线

首部“湖广填四川”主题长篇小说广播剧

阅读1784
 

究竟有多少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?朱元璋为何会大迁徙?

正所谓落叶归根,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热爱故土的民族了吧,也许是拜悠久的历史所赐,中国人对于自己从何而来,十分感兴趣。中国人“寻根问祖”的情怀更是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。在近年来的华夏大地上“寻根热”,更是掀起了一波波浪潮。一旦提起寻根问祖这个词,永远都绕不开“山西洪洞大槐树”这个地方。就连民间的歌谣中,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传唱着“问我祖先在何处?山西洪洞大槐树。”,那颗在洪洞矗立了2300多年的大槐树,为何就成了人们寻根问祖的根源?又有多少中国姓氏,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呢?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来的这些先辈,他们大多数,其实并不是自愿离开故土,而是在封建统治强制移民的大环境下被迫离乡。元末明初,

阅读2151
 

姓氏 | 蔺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

姓氏来源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后裔韩,属于以地名命姓。春秋时期,晋献公姬佹诸将自己的小儿子姬成师封于曲沃,又号曲沃恒叔,恒叔子姬万因功被曲沃武公封于韩地(今陕西韩城),由于姬万的爵位是子爵,所以又称韩子,他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,称韩氏,成为战国七雄之一。康的封邑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传到韩厥(韩献子),使为晋国上卿,担任大司马之职,以执法无私著称。韩厥在春秋晚期晋国内部的一系列争斗之中,一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。周简王姬夷三年(晋景公姬孺十七年,公元前583年),栾氏、邯氏两大家族协助晋景公攻灭了赵氏家族。韩厥虽然与赵氏家族渊源甚深,但没有起兵发难,但在事后在保全赵氏后裔上起

阅读2745
 

依据家谱取名被摈弃,背后有怎样的原因?

按照过去的传统,取名字是要依照家谱来取的。举个典型的例子,清朝宣统皇帝是“溥”字辈,因此,和宣统帝是一个辈分的清朝皇族,名字里都有个“溥”字来表明自己的辈分。而宣统帝之前的光绪帝是“载”字辈,因此光绪帝同辈的清朝皇族,名字里都有个“载”字儿。在古代,根据家谱来取名是一种广泛且深远的习俗,上到天子,下到百姓,都有这个习惯。甚至对于85后和部分95前来说,这种取名模式还客观存在,不过,大约也就是从90后这一代人开始,家谱取名开始遭到摒弃,尤其是95后、00后群体里,依照家谱取名的更是少之又少。因此客观上来说,家谱取名在事实上已经遭到了摒弃,那么,这种摒弃背后的原因何在?历史因素新中国的成立,具有伟

阅读2111
 

黄帝后裔, 5000年“轩辕”氏历史最久, 百家姓里的复姓来源

乐正:所谓乐正,就是管理乐师与乐器的官。乐正本来是周朝时的一种官职,在朝廷上,很受皇帝重视。在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尚友录》上都有“周官乐正,以官为氏。”的记载。由此可知复姓乐正便是传自周朝,得姓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。南宫:《尚友录》上记载,南宫源自姬姓,是文王四友南宫子之后。而《世本》和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两书中认为,南宫的得姓,与鲁国的南宫阅,居南宫有关。此外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有“南宫氏是孟僖子之后,或文王四友南宫之后。”这一说法。所谓“文王四友南官子”,依照《史记·周本纪》的师古注,指的就是南宫括。据考证,南宫括是周朝文王四友之一的贤士。他是周文王父子兴周灭纣时的一位贤臣。春秋时鲁国贵

阅读2760
 

这座小城以“叶”字命名,是沈姓叶姓祖地,很多人来这寻根问祖

在河南中部偏西南的地方,有一个小县城叫做叶县,也许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地方,它是天下沈姓叶姓祖地,很多人来这寻根问祖,中国唯一的一座明代县衙也是在这里,所以说叶县是个说简单又不简单的县,你来过之后才能体会到这小城的魅力。叶县历史悠久,春秋时期,楚国建立叶邑,这是叶县最早的名称。公元前576年,楚国公子申迁许于叶,叶邑一度成为许国的国都,公元前230年,秦国灭掉韩国后叶邑属秦,改名为叶阳,西汉时期改叶阳为叶县,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了。叶县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,辖8个镇、9个乡,有人口90多万,自古以来就是南通云贵、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。虽然叶县的面积不大,不过,在古代时就是大地方,当时管好几个地

阅读2197
 

山东省首家姓氏文化馆成立 探索姓氏背后的故事

“北雁云依”“王者荣耀”“黄蒲军校”……越来越多的稀奇古怪的名字已经成功引公众的热议。喧哗背后探讨的却并不是名字本身,而是其折射的厚重内涵。显而易见,姓氏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家族的符号,因其漫长的发展历程,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。在这个背景下,弘扬与传承姓氏文化就尤为必要。“有了姓氏,文化传承才有依托。”齐鲁姓氏文化与家风研究会会长谢孟存说。姓氏迁徙史,也是文化融合史在济南南部山区仲宫,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,正是刚刚开馆的“齐鲁姓氏文化馆”所在地,宽大的匾额下,尚有一排字为“弘扬姓氏文化,传承优良家风”。馆内设家风讲堂、家谱馆、展览馆、编辑室、资料室、文化交流室等。时值周末,人并不多。但

阅读2135
 

古代汉族迁移:秦朝削弱军事力量,导致元朝灭亡,促成满汉一家亲

同化异族,成为新领土的主人秦朝大一统后,中国的土地主要是在两河流域;秦始皇为了开辟疆土,派大量的秦军南下横扫南方蛮族;要知道那时候的南方土地主要的主人都是蛮人;秦朝占据南方之后,大量的秦兵开始世代居住在这里,并大肆的压制当地蛮人男性,霸占蛮人女性,这一点虽然残酷,但是奠定了南方正式成为华夏民族疆土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第一次秦兵人口大迁徙,使得汉人逐渐成为南方的主要人口,到了汉朝,基本上南方都是汉人土地,汉族成为了南方主要人口。虽说福建广东一带还有一些南人统治,但是至少来说南方的汉人基础是奠定了,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人口大迁移,有近几十万的秦朝男人迁移到南方,并且同化异族,使得南方彻底成为华夏文明的新

阅读2724
 

中华姓氏分支表:你的祖先是哪位“帝王”?

现今的我们过上了,衣食无忧的日子,我们要感谢那些曾经努力建设国家的英雄们,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。所以我们就比较喜欢查找自己的长辈家族,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寻祖认宗。我们都知道百家姓中收入了有1万多个姓氏,这1万多个姓氏的起源特别的难找,这导致了我们的认宗之路变得尤为艰难。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张中华姓氏分支表,快看看你的祖先是哪位帝王。在我国古代的时候,人们的姓氏和名字都是由部落的首领来命名的,部落的首领姓什么,底下的随从就要姓什么。在很早的时候,其实没有很多的姓氏,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,更多的姓氏被发掘了出来,今天我们熟知的这些姓氏,都是由上古八大姓氏演变而来的。大家都知道黄帝和炎帝,皇

阅读2708
 

黄帝故里,寻根问祖,华夏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

新郑市,位于郑州市南邻,不单有着“中国红枣之乡”,的称呼,也具有悠久了文化历史底蕴,相传,黄帝统一天下,奠定中华,肇造文明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,说起新郑,就不得不介绍一下皇帝故里这个景区。黄帝故里,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论起来,黄帝故里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。自唐代起,华夏子孙都会来新郑拜祖寻根。黄帝手执宝剑的汉白玉塑像,为轩辕黄帝的正面坐像。像高5.19米,以示“九五之尊”。从汉代开始,新郑就开始修建轩辕庙。明代嘉庆四年时在轩辕庙前修建了“轩辕桥”,清代康熙年间新郑知事许朝术在庙前修立了“轩辕故里碑”。国务院正式将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

阅读2027
 
点击查看更多